自2022年3月1日起,央行等三部门发布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
具体细则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查看:http://www.pbc.gov.cn/tiaofasi/144941/144957/4460304/index.html
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随后,“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关注。
央行回应:不会影响
个人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
央行表示:个人现金存取相关规定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居民存取现金便利程度不会受到影响。
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对《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十条关于个人现金存取规定进行了解读:
①实施1号令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遏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资金安全和利益。
②金融机构执行该规定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业务便利程度亦不会受到影响。
③个人信息和客户隐私受到法律保护。
④加强现金存取业务管理是对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要求,符合反洗钱国际标准。
同时,从统计上看,目前我国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存取业务笔数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1号令第十条的规定总体上看对客户办理现金业务影响较小。
其实最近这些年,中国也一直在推进金融行业反洗钱义务主体的责任落实。
反洗钱力度不断升级
202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要求,浙江省和深圳市的大额现金管理试点工作于2020年10月10日起正式开启。根据安排,单位和个人在这两个区域内的银行机构办理起点金额以上取款业务的,原则上需要至少提前1天预约并登记。
根据规定,浙江、深圳两地对公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均为50万元人民币,而对个人账户管理金额起点,浙江省为30万元,深圳市为20万元,试点期限为2年。
2022年1月19日,也是在《办法》出台的同一天,中国央行、公安部等11部门宣布,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全中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坚决遏制洗钱及相关犯罪的蔓延势头。
以此观之,毫无疑问,反洗钱力度在升级。
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言以蔽之,是为了反洗钱。
对于这个新规,大家也不要太紧张,只要不违法,没有不明来源资金就无需过度担心。
“光明正大,行得正、走得直就不怕规定,只要填写清楚就行。”“不做亏心事又有什么好担心的,理解银行的良苦用心。”“防止不法分子洗钱,支持这个决定。”很多网民对于新规也表示了支持。
看似区区5万元现金存取审查制度,实际上是将资金监管范围一下子扩大到了更广大的范围,犹如疫情动态清零,犹如全民核酸检测,最终会让非法资金无处可逃。
如果您有任何资产配置、财富规划的问题,太平洋出国专业顾问可为您详细解答,欢迎添加移民小助手V信:T18513992355,获取更多免费资料。
*文章内容源自网络整理,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