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今日香港人返内地,只要持有一张智能化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手,就自然畅通无阻,过关核对身份程序不需一分钟。不过这种方便,其实只是近二十年才有。而早在以前,香港人又是如何回内地呢?
大家可能无法想像,过往有一段长时间,港人要返回内地,必须事先向目的地公安机关呈报,甚至曾需要有人介绍,待批准后并收到内地寄来的通行证,始能成行。
1951年以前,香港人可以自由出入内地,不过自1951年1月30日起,广东省政府发出新规定,要求港人入境前,需要先委托内地家属或亲朋好友向公安部门申请,手续办妥后,便会将单次通行证寄到香港,港人需要持有相关证件,才能顺利入境。
到1956年,入境内地再次出现变化,港人需要到罗湖口岸申请一次性的《港澳同胞回乡介绍书》。当年从香港出关到内地,并非如现在般使用身份证,而是使用「回乡证」。
那时候,香港到内地就只有罗湖一个关口。过了罗湖桥进入内地范围后,就需要填写《港澳同胞回乡介绍书》,列明返乡目的地、原因及逗留时间等资料,负责边防的内地人员会仔细询问入境人士,每次短则10分钟,长则30分钟不等,成功获准放行后,将会交还《介绍书》副本,也即成为正式的旅游证件。
使用《港澳同胞回乡介绍书》23年后,即1979年7月25日,内地为简化过关手续,为港人签发3年内可多次使用的《港澳同胞回乡证》,入境时持证人需申报是否携带手表、相机等自用免税品。
2013年1月开始,《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颜色由红色变成白色,嵌入电子芯片提高防伪性能。
其后,纸本回乡证于1998年被取代,正式步入数码化年代,即今日我们使用的「回乡卡」了。
现在香港和大陆往返越来越便捷,香港开放了多种方式欢迎国人去定居,目前太平洋出国推出了以下三种方式,仅需6万人民币起!
香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旨在吸引一些具备香港特区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的专业人才申请来港工作,以满足本港人才的需要,提高香港特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输入的人才必须能为本地企业的日常运作及有关的行业做出贡献,以促进香港特区的经济繁荣。工作居住满7年后即可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是一项设有配额的移民吸纳计划,旨在吸引新入境而不具有进入香港和在香港逗留权力的高技术人才或优才来港定居,籍以提升香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获批准的申请人无须在来港定居前先获得本地雇主聘任。
香港研究生进修保录计划,是香港政府鼓励学生赴港留学并打算留港工作、生活而制定的一种留港入境政策;申请人通过入读香港全日制大学课程,从而获得学生签证,毕业后可通过受聘于香港企业、自雇或创业留港。7年后,申请人及其家属亦可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